logo
 
 
咨询电话:021-61724082
1170729411  1392902859
 
上海蝶友财务工作室
 
  021-61724082
021-2025575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非税收入“拯救”地方财政
作者:北蔡兼职会计 日期:2012年06月28日 来源:上海蝶友财务工作室  【字体: 】 点击:

   在税收由于经济下行增长乏力、进而带累财政收入增幅显著下滑之际,非税收入却上紧了发条,加速发动。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对全国54个县财政性收入的审计调查显示,2011年,54个县实现的财政性收入中,非税收入占60.45%,非税收入占比超过税收收入20.90个百分点。非税收入,似乎已接过税收的“接力棒”,扮演财政收入中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财政收入的“拯救者”。
  税收与非税收入此消彼长
  非税收入的迅猛增长,正在与税收收入日渐疲弱形成鲜明对比。据媒体报道,继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增幅微超10%,创下近三年来最低之后,4月份全国税收增速继续大幅回落,单月增幅已降至不足3%。前四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增长8.1%,增幅同比回落超过2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前四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5%,增幅回落18.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非税收入却在加速前进。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非税收入为4118亿元,同比增加1432亿元,增长53.3%,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加1158亿元,增幅50.1%。一些个别省份增幅超过70%,有的甚至增长了一倍多。
  税收收入增幅的下滑,显然是受经济下行拖累。“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都下来了。进口的关税也在下滑。此外,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也下来了。”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微博)对时代周报分析。
  然而,税收与非税收入的此消彼长,在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微博)看来,还是有些奇怪。“每当税收收入增幅下降的时候,非税收入增长都比较快。2009年也出现过这种现象,非税收入增幅达到50%以上,这次又是这样。是否当税收下降的时候,某个机制的某个部分会自动启动?如果有的话,是怎么启动的,什么传导机制在发挥作用,我也不知道,只能存疑。”
  李炜光猜测,也许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增幅指标,为完成指标,非税收入会自动填补税收的空缺。
  刘尚希表示,每年各地制定财政预算时,会有一个指标,即今年的预算增长多少,其中预算收入预计增长多少,预算支出预计增长多少,看各个地方的预算报告就能看出增长的目标是多少。“具体增幅各个省的情况不一样,一般跟GDP增速没有太大的差距。”
  据记者观察,在上海市2012年财政收入预算表中,财政收入除各种税收外,还包含了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教育费附加收入、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及其他收入。今年财政收入合计预算数比上年执行数增长了8%。显然,在这个增幅中,已包含了非税收入在内。
  在增幅指标的约束下,非税收入快速增长也许不得不然。
  “国”字头收益占大头
  在房地产业繁荣的前几年,地方非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而在房地产调控的当下,土地出让金的锐减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开辟新的非税收入来源。一个主要的方向是,向“国”字头“伸手”,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方面做文章。
  “目前地方的非税收入,应该说国有资本收益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都有。地方政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可以说各显其能,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公共资源,来开发一些非税收入。有矿产的,把开发权转让给开发商,有旅游资源的,门票收入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可以笼统地归入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时代周报。
  “国”字头收益确有潜力可挖。据媒体报道,安徽省某市新建的市级机关办公大楼即将完工,市政府及部分市直单位年内将迁往新址办公,现市政府大楼及附属建筑物等资产予以处置,获得收入3.97亿元。这使得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了1101%。该市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也有巨幅增收。安徽一煤电有限公司减持参股上市公司国投新集的股份近3400万股,按规定入库其他产权转让收入4亿元。
  一季度,该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合计完成89012万元,较上年规模增长达20倍以上,首次成为非税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
  2011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各地财政和国资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收益和资产出租转让收入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应缴尽缴。据记者观察,《湖南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即自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结束了该省国有资源配置由无偿和有偿取得的“双轨制”,确立了国有资源有偿取得、市场化配置的“单轨制”。
  “对非税收入的增加不能一论而论。如果是因为公共产权收益增长,推高非税收入,这是好事。过去,有些国有资源很廉价地转让,比如公益土地基本上就零地价出让,此类做法会造成国有资源的大量流失,对社会、对市场竞争都极不公平。现在应该说恢复正常,这方面的收入应当有增长的空间。但如果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这就可能出问题,加重企业负担。”刘尚希称。
  刘尚希告诉时代周报,财政部对今年1-5月份非税收入增长情况做过调查,发现主要是国有资源性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增长较快,行政事业性收费则并未扩张。
  此外,非税收入的快速提升,在刘尚希看来,还涉及到统计口径的变化。“以前大量的非税收入没有纳入预算,去年财政部要求各地把非税收入全面纳入预算,或是公共预算,或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或是国有资本金预算。这样,与过去预算内的低基数相比,非税收入就显得很高。”
  安徽一位政府部门官员也表示,过去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收入一般都留在本单位或者财政专户,不直接入库,现在规范以后,这方面收入明显增加。
  不过,“国”字头收益的增长,在一些财税专家看来,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李炜光对时代周报表示,国企垄断某些领域的资源,确实应该对其收取更多的收益,但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很高的费用成本,国企会将其转嫁,进而推高物价。而且国企的服务效率也不高,总体而言未必是好事。
  “目前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地方掌控的余地很大,开征某种费用的灵活度也偏大,如果收费较高,可能就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比如短期内将景区门票提得很高,但如果服务跟不上,游客反而少了,反为不美。因此,地方政府要有比较规范的收入来源和管理制度,这也会让大家对当地的投资环境、居住成本、商业成本有比较明确的估计,创造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赵锡军称。
  “新招”加剧企业“痛感”
  不可回避的是,在“国”字头收益之外,非税收入仍时有“新招”,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痛感”。
  上海一位民营物流企业总经理向时代周报一一列数税收之外的各种收费:“员工的社保费用、档案保管费用、教育附加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还有税务局指定采购的电脑、税控机等。最怕的是工商局的罚款。企业之间做一些假的名目给客户退佣金,被认为是行业的潜规则,挺正常的,否则客户很难赚到钱。但一旦被工商局查出来,罚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都有。我建议任何企业都必须规避这种做法。”
  “说起这些我就火大,公司已经连亏了几个月了。”这位总经理长叹一声。
  浙江企业主杨平最近的遭遇则令人啼笑皆非。他的公司所在的镇政府决定花200万元造一个“五星级”公厕,向镇上的企业派捐。杨平的公司被派捐50万元,作为回报,让公司员工免费如厕。“像这种隐性的费用经常会碰到,对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特别是现在经济不好,压力更大。”杨平表示。
  此外,政府性基金也有新“品种”诞生。公开消息显示,今年7月1日起,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将缴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这是一种新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根据办法,企业按照电视机13元/台、电冰箱12元/台、洗衣机7元/台、房间空调器7元/台、微型计算机10元/台的标准缴纳该基金。据粗略估算,每年5类电器生产企业将缴纳73亿的基金收入。
  凡此种种由企业承担的新增非税收入,无疑令企业更感寒意,也显得与今年的结构性减税方向有些背道而驰。“就算税减下来了,又收费收回去了,岂不是抵消了减税的作用?有人还说今年是结构性减税年,但将近半年过去,据说只减了1000个亿,对经济简直是杯水车薪,显然力度仍要加大。”李炜光表示。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要想适应财政收入的较低增幅,李炜光认为,关键的是财政支出要相应减少,“减少支出也是结构性减税的前提,要不然没有减税的空间。”
  而非税收入目前的超常增幅,显然也并非长久之计。“长期来看,当一个国家的商业环境较稳定的时候,非税收入应该越来越少,主要是指发债的收入。政府收入的环境不能老在变化,这会带来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变化。”赵锡军认为。
  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在财税专家们看来,才能真正将这匹“野马”套上缰绳。“所有的政府收入,不管是税收、非税收,还是政府基金,都要纳入预算,由人大审议通过,变成法律,才能征收。这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李炜光称。
 

推荐链接:

返回上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