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电话:021-61724082
1170729411  1392902859
 
 
  021-61724082
021-2025575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出具审计报告的一些心得
作者:千叶 日期:2011年06月14日 来源:蝶友原创  【字体: 】 点击:

  审计报告很多地方都有用到,审计报告也有很多种,比如年检审计报告,增资审计报告,资产清算审计报告等等。不同的审计报告有不同的用处,今天上海兼职会计网小编为大家讲讲出具审计报告的一些心得。 

 
一编写报告过程与其存在的撰写问题(一)编写报告过程与其材料取舍规则1、报告的编写过程。审计人员完成“材料分析”任务后,依报告体制和材料的取舍规则,编排报告内容,形成报告的过程。
  2、材料取舍规则。因为报告要反映“问题”,成果体现在“建议”部分。所以,材料取舍采取以问题为核心、按逆向顺序(正顺序是:基本情况、问题、分析、建议)方法,确定编入报告的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进入报告的“问题”。报告中的问题,是以“特点”为标题、“界定事实”为内容、按重要优先的排列原则编入。
  (2)按适当可行原则,确定编入报告的“建议”条款。
  (3)按“建议”指向,编入相应的“原因”、“特点(即问题)”以与“趋势”的文字分析内容。A、若“建议”指向问题的“特点”、“趋势”,即准备治标,不必编入“原因”。B、若“建议”针对问题的原因,即准备治本。则不但要编入“特点”,还必须编入“原因”的文字分析内容。因为,该“建议”打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系统、全面地反映“问题”的全貌。
  (4)编入与“问题”相关的“基本情况”。介绍基本情况,目的是让读者接触问题、考虑建议之前,先对相关环境有所了解,以便读者更全面的了解问题,产生与作者相同的看法。
  (二)编写报告过程存在的撰写问题1、“基本情况”与“问题”不相关,报告整体性差。基本情况各不相同,撰写者要选择与所反映问题相关的内容,使之名符其实地成为与发生的问题或者取得的成绩相关的“情况”。
  2、编入报告的因素分析部分与“建议”之间缺乏相关性,造成报告逻辑混乱,因素分析包括事实界定、特点归结、原因分析、趋势推断和作出结论五个部分,不管建议怎样提,都是撰写者必须的分析过程,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因此,撰写者在组织报告时,务必根据建议指向,决定分析部分的文字取舍。
  二材料分析过程与其存在的方法性问题(一)材料分析过程报告材料分析过程是审计人员对查证属实的调查事项进行认识,最终形成审计意见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各分析环节与其分析规则如下:
  1、界定事实。即对被调查事项或问题的行为轨迹与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①行为轨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方式、幅度、范围等量化内容。②事件相关因素:包括人员素质、经济环境、规范性要求的适用情况等非量化内容。
  2、归结特点。就是概括问题(或称非预期事项,下同)的存在特征。方法:(1)将规范性要求(预期状态)与已经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非预期状态),进行“应该怎样(预期状态)”与“实际怎样(非预期状态)”的比较。(2)将两者的差异排列出来。(3)其中最能概括地解释非预期事项存在状况的差异,就是该事项的特点。如,应按市价就近购买原材料(预期状态),却以高价远途购进等质品(非预期状态)。该事项特点可归结为,购入价高值低原材料。
  3、寻找原因。就是找到引发非预期事件的具体事项。做法:(1)从已经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的初始点入手。(2)将可能引发非预期行为的“事件相关因素”排列出来。(3)其中最能合理地解释该非预期事项“特点”的因素,即是产生该事项最可能的原因。
  4、推断趋势。不良的发展趋势,是与相应的发展目标或者进度计划比较而言的。做法:(1)确定与该非预期态势相对应的当前以与将来的预期状态。(2)由已完成界定任务的非预期事项的当前状态,测算或者推导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3)将两者将来状态(即应该怎样和可能怎样)的相关因素排列出来。取其中最大的差异作为推断结果。
  5、作出结论。结论是凭借一定标准,对被调查事项的状态、性质作出的评价,包括单项事实和综合情况评价两种。(1)单项事实评价。是以该调查项目适用的规范性标准,与已完成界定任务的调查事项进行比较(定量标准与行为轨迹比较,定性标准与事件相关因素比较),取其中差异最为明显、最能合理地解释该事项特点的因素,作为评价结论。(2)综合情况评价。是对调查对象进行的整体评价。做法:首先,依据该调查项目适用的综合性(如,法律的、效益的等)规范标准,对已完成界定任务的单项事实归类整理,并进行再界定。第二,概括出不同类别事项的特点。第三,将已完成综合界定任务的整体性情况与该事项适用的综合性评价标准相比较,取其中最能合理的解释综合情况特点的因素,作为结论内容。
  6、提出建议。建议包括根治和控制两个层次。针对“原因”的建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特点”的建议,能够起到控制、避免损失,使“问题”不进一步扩大甚至不再发生的作用。因为,趋势推断得出的不良后果尚未形成,所以,针对问题特点的建议就能对其起到控制与防范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过程存在的撰写问题。
  1、将性质不同的事项一起界定,致使建议针对性差。例如,前些年对三角债的解释即界定是:法人A拖欠法人B货款,......法人C又拖欠法人A货款等等。于是,该问题的特点被归结为:国企间相互拖欠货款严重。其实,国企债务现象是一个由许多性质不同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起来,必须履行先分解、后综合的材料处理程序。具体情况具体界定,把握不同的特点、找到各自的原因。
  2、特点归结不准,抓不住问题症结。表现:(1)(在同一报告中)甲(类)问题的特点,能解释乙(类)问题。说明该(类)问题还包含着两(类)个以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解。(2)甲问题的特点,不能解释甲问题。说明界定该事项还没到位,最能概括该非预期事项与预期状态之间的差异还未归结出来。(3)特点过多,没有抓住问题本质。一个问题,可以表现出若干存在特征。但是,一个方面的存在特征,只能由一个特点反映。
  3、原因不可信,分析活动肤浅。表现:(1)没从已经完成界定的非预期事项的初始点入手。(2)没将可能引发非预期行为的因素全部排列出来,最可能引发非预期事项的因素尚未发现。
  4、推断的趋势不合理,结果荒谬。表现:(1)确定的推断依据不符合调查对象实际。(2)使用的推断方法没有经过合理性论证。
  5、结论不能把握事项全貌或者不能抓住问题要害,失去评价意义。表现:(1)结论不能把握事项全貌。是对事项整体的评价标准尚未把握。(2)不能抓住问题要害。尚未归结出综合性问题的特点,导致评价缺乏针对性。
 

本文标签:出具审计报告

返回上一页
相关文章